接下來的幾個篇幅,就GJB3206B-2022與GJB3206A-2010之間的七個主要變化點進行詳細的闡述。
1術語和定義的更新
1術語和定義的更新
【標準原文】
3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標準。
【標準原文】
3.19 有效性 effectivity
在使用不同技術狀態的產品或控制產品的技術狀態更改時,對受影響的產品個體范圍的表征。
【理解與實施】
在技術狀態管理中,有效性(Effectivity)是指當對產品進行技術狀態更改時,用來界定和描述受該更改影響的具體產品范圍的一種表述。主要包括確定哪些產品個體或批次受到了更改的影響,以及在什么時間點開始實施這些更改。有效性管理對于控制產品多樣性、減少不必要的更改成本、確保產品維護和升級的可追溯性至關重要。
具體在實施有效性管理時,應遵循以下原則和步驟:
1. 明確更改波及的范圍:要清晰界定技術狀態更改將影響到的產品范圍,這可能涉及產品序列號、生產批次、交付日期或其他識別信息。比如某型號直升機的電子系統需進行軟件升級以增強其通信能力,電子系統的技術狀態需要更改。該升級(技術狀態變化)的有效性界定為:“適用于所有序列號大于S/N12345的直升機,以及在2023年1月1日后交付的所有直升機。”這意味著,只有序列號超過指定號碼或在指定日期后生產(或交付)的直升機將接受此軟件升級。對于已部署的較早批次的直升機,則不在這次升級之內,依照原技術狀態執行。
2. 制定有效性規則:明確更改何時生效(例如,從某個生產批次開始),以及是否及如何回溯到已交付的產品(如是否對已部署產品進行升級)。上述例子當中,如果有效性規則包含需回溯升級,則對交付日期前的以及序列號之前的飛機電子系統也需制定相應的升級計劃和執行策略。
3. 標記和記錄:這部分對象主要針對技術狀態文件,需要在文件中明確標注有效性信息,確保所有相關方能夠快速識別哪些產品或組件受到更改的影響。同時,這些信息需要在技術狀態記實中準確記錄,以備查詢和追溯。
4. 溝通與執行:將更改的有效性信息及時傳達給供應鏈、生產、服務和支持團隊,確保在相應的生產和維護活動中正確實施更改。
【標準原文】
3. 20 偏離許可 variance/deviation permit
產品實現前,對偏離原規定的許可。
注:偏離許可通常是在限定的產品數量或期限內并針對特定的用途。
引自【GJB 1405A-2006 定義 4.39】
【理解與實施】
偏離許可是指在產品正式實現(如制造、組裝、測試等)之前,針對某些特定情況,允許產品在一定范圍內偏離原設計或規范要求的正式批準文件。這種許可通常是在無法完全滿足原規定的技術要求,但又需要繼續推進產品生產或使用的特殊情況下給予的。偏離許可的授予需經過嚴格的評估和批準過程,確保即使在偏離的情況下,產品的性能和安全性也能達到可接受的水平,不影響產品正常使用。所以,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務必注意以下幾點:
1. 進行必要性評估,判斷偏離的必要性和緊迫性,確保偏離不是因為設計或生產過程中的疏忽,而是由于不可預見的技術難題、供應問題或成本壓力等因素引起。
2. 對偏離的潛在影響進行全面風險分析,包括對產品性能、可靠性和互換性的影響,以及對用戶操作、維護和整個系統的影響,確保偏離后產品仍可以正常使用。
3. 需要限定范圍,不是對所有產品。偏離許可通常會明確限定偏離的適用范圍,包括受影響的產品數量、特定的生產批次或特定的時間期限。此外,也需要明確偏離的具體內容和允許的偏差程度。
4. 所有偏離許可都需要詳細記錄,包括偏離的原因、批準過程、限定條件和期限,確保可追溯性和透明度。
5. 實施偏離后,對偏離的產品要進行性能驗證和后續評估,以確認偏離沒有帶來不可接受的風險或負面影響,并考慮是否需要修改之前的設計或規范。
【舉例說明】
比如在生產某型號雷達系統時,原定的電子元件供應商因自然災害無法按時供貨,需要使用替代供應商提供的元件。這些元件雖滿足大部分性能指標,但在頻率響應范圍上稍低于原設計要求。為確保合同進度不受嚴重影響,經技術評估和風險分析后,項目團隊申請了偏離許可,允許在這一批次生產中使用替代元件,并明確該批次雷達只能用于非核心作戰任務,且在后續規定時間內進行元件的替換或升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