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寫這個題目是因為在某次輔導路上的突發奇想。作為一名咨詢輔導老師,消化《指導手冊》的每一項要求每一個標準使之成為信手拈來的專業知識儲備,擁有語言流暢引人入勝抓住聽眾心理的講課能力,具備任爾東西南北風千磨萬擊還堅韌的心理素質是必備的職業素養,今天我想談談作為一名輔導老師行走在輔導之路上的一點心理感悟。
喜歡坐火車旅行一方面的原因是恐高惜命,最主要的原因是喜歡在路上的感覺,來做輔導老師之前那時還沒有疫情,生活閑散慵懶,會先選好旅行的目的地和大概的起止時間,然后買上一張臥鋪票踏上坐車看風景的旅程,火車走走停停周圍的人上上下下,車窗外的風景隨著車輪的飛馳變幻著不同的場景,就這樣從南到北從東到西幾乎跑遍了中國大部分的風景名勝。來做咨詢老師經常出差之后才發現那只是祖國大好河山中小小的一隅。我地理很差方向感也弱,出門分不清東西南北,逛街記不住從哪條路走過,全憑導航的幫助才沒有迷失在看風景的路上。如果不是做輔導老師很多地方我連聽都沒有聽說過,在地圖上也找不出它們準確的方位,現在因為要到現場輔導我來到了這些地方,發現原來書上寫的中國地大物博的確是真的,這些地方沒有大城市的繁華喧囂,沒有人頭攢動的嘈雜擁擠,清晨會看到稻田上泛起的薄霧,聽到鳥兒歡快的歌唱,夜晚池塘里的蛙鳴會伴你進入夢香,大抵這才是旅行的真正含義,不為到達所謂的目的地匆忙行走在看風景的路上,到頭來感覺到的只是“看景不如聽景”的惆悵,而是坐下來靜靜地用心感悟生命的意義聆聽大自然律動的旋律。
做咨詢老師還有一點感悟是與人的交往。其實我是一個不愿意主動與人交往的人,特別是不熟悉的陌生人。信奉一句話: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在羅列著上百人的通信錄中有各種各樣的朋友,歡樂時一起狂歡痛苦時一起難過,但有一個能讓你在任何時候碰到任何問題都可以毫不猶豫毫無顧忌地拿起電話分享的人足矣。做咨詢老師后要與各種各樣的客戶打交道,體會過“酒逢知已千杯少”的惺惺相惜,感受過“話不投機半句多”的萬般無奈,客戶背景各異性格不同,但作為一名與客戶直接打交道的咨詢老師要收起自己的喜好和個性,用專業地無級差地態度與無論喜歡或者厭惡的人討論專業問題,這是對一個人個性的修煉,也算是做咨詢老師的一個收獲:“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很喜歡一首歌的歌詞:我走過你走過的路這算不算相逢,我吹過你吹過的風這算不算相擁……作一名咨詢老師有緣分與原本無法相遇的人相逢,有機會領略別樣的風景,吹過不同地方的風,那就繼續背起行囊保持熱愛奔赴山海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