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成都這座城市你會想起什么?炸裂味蕾的美食、帶著濕露露空氣味道的美景、還是太古里春熙路上隨處可見的美女?去成都的次數已經記不清了。喜歡聽民謠風的歌曲,記憶最深的一次是2017年趙雷的那首歌曲《成都》在大江南北大街小巷傳唱的時候,恰逢西成高鐵開通,心血來潮地跑到成都,只為去感受在成都街頭走一走。雖然沒有找到“玉林路”,沒能走到玉林路的盡頭,但還是明顯地感受到“羊肉泡饃”與“串串火鍋”的不同。如果說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性格,我在想成都這座城市的性格是什么?知乎上看了看,高贊回答有:“性格的話,隨和吧。喜歡她的人,她都能包容;不喜歡她的人呢,她也不會與你爭個高下。感覺什么樣的人都能在成都玩的挺好的。”“成都太容易相處了、太容易愛上了,來了根本不想走,走了像失戀一樣。”“騾馬市、海椒市、茶店子、八里莊、十里店、磨子橋、沙河鋪、一品天下——這是一座熱愛生活的城市”……很認同這些對這座城市性格的描述,成都人的性格也像他們的城市一樣隨性隨意,這次去現場輔導就感受到了一次成都人的隨性。
恰逢周末下班時間我們還在忙著查看資料,一起工作的人卻都不辭而別,也沒有明確告訴我們周六周天還來不來加班?這種行為放在別的地方可能覺得不可思議,沒有禮貌,但是放在成都人身上一切都覺得那么自然合理。這就是這座城市賦予他們的性格---“天塌下來”都不能影響他們去追求熱愛的生活。
成都是一個包容性極強的城市,這座城市散發著一種慵懶悠閑的獨特韻味。最近兩次因為輔導項目去成都,讓我真切體會到了成都與西安的不同。三月份去成都的時候,因為我的戶口所在區有疫情,被成都列為需要居家隔離的行政區,客戶單位沒有因此拒絕我去現場,他們承認我居住地沒有疫情的小區證明,住賓館也沒有因為身份證上的地址而被拒之門外,算是一種開放的心態迎接八方來客,也是對自己城市管理能力的一種自信。但五月從成都回來卻沒有那么幸運,莫名其妙地被要求居家隔離十四天。朋友們開玩笑說我與成都“八字不合”以后少去成都。想想我與成都有不合的地方,比如這次居家隔離。但我覺得這種不合更多的是“人禍”而不是“天災”,在與成都的緣分中躲過了3月29號外地游客在太古里的疫情傳播,躲過了6月1號帶給成都強烈震感,致使成都東站停運的雅安6.1級地震,算是與成都節拍相合,但卻敗在了家鄉層層加碼的隔離政策。可能西安因為疫情受過傷,所以格外珍惜平靜祥和的生活,理解疫情防控的嚴和細,但不分青紅皂白一刀切的懶政行為,我還是無法茍同。
輔導之路在繼續,很多以前到過或者不曾涉足的地方還會發生或多或少的故事,無論美好還是遺憾都要坦然面對與接受,因為人生的每一段經歷都是無法復制獨一無二值得珍惜的。
與我“八字不合”的成都,我還會去的,不為美食、不為美景,只為那永遠沸騰的街巷煙火,只為那已經建成的5327公里天府綠道中的帳篷、草坪、微風,星夜、日出、騎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