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經常說,“言為心聲,文如其人”,“字如其人,畫如其人”,“貌如其心,相由心生”,“聽其聲如見其人”等等。
以上成語或俗語充分說明,外在表現一定是源自于內心,因為“外在”和“內在”是一個辯證的統一體。
因此,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語言和文字不干凈的人,心靈也不會干凈到哪里去。
外在的語言和行為,一定會代表他的所思所想,內化于心,就會外顯于形。由此可見,人的一生,心靈的修煉和思想的干凈有多么的重要。
近期,“賈淺淺事件”在網上的持續發酵,網民對此事的關注和評論,充分說明了以上觀點。
我也正是在網上看到了賈淺淺那些不忍評論的“屎尿體”“回車體”詩歌,看到了他父親那些不堪入目、毫無美感的字畫,才有感而發。
“賈淺淺事件”又給我們敲響了一記警鐘,也上了一堂生動的人生課,告誡我們每個人,在做人做事上,要真誠,要厚道,要踏實,要低調,要匹配,要利他,要少點銅臭氣,要多點文化氣,要內修于心,要外修于行,要內外兼修。
內心會影響行為,行動和語言反過來也會影響心靈,修身可以養性,修身即是修心。
每個人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要特別注意語言表達和行為表現,語言美了,行為好了,心靈就會變得越來越干凈,越來越美。
在語言中杜絕使用“他媽的”“王八蛋”“我操(靠)”“差不多”“大概”“我以為”等令人惡心、模棱兩可、自以為是、找借口的負面詞匯,人就會在潛移默化中不斷進步,變得越來越好。
說得體的話,寫一手好字,同樣也是在修身修心,讓自己心靈變美的同時,成為一個受人尊重的人。
今后,在生活工作中,我們一定要注重個人的一言一行,這就是一種自然的修行,在持續修煉中,讓我們成為一個心靈干凈而美麗的人。
——石梁 寫于20210210晨
|